都知道曹魏的短命因为宗室势力薄弱,被司马家篡权,继而得出曹魏打压宗室,再得出曹丕打压宗室,最终得出曹丕导致曹魏灭亡,这就是典型的倒果为因,回本溯源,曹丕是否真的如一些营销号所说肆意打压宗室,废除皇权三板斧?
曹丕
曹丕不给宗王实权不过是延续东汉的政策
不可否认,曹魏时期的宗王确实没有什么权力,陈寿在《三国志》的《武文世王公传》就感叹道:
魏氏王公,既徒有国土之名,而无社稷之实,又禁防壅隔,同于囹圄;位号靡定,大小岁易;骨肉之恩乖,常棣之义废。为法之弊,一至于此乎!
裴松之所引用的《袁子》也评价到:
魏兴,承大乱之后,民人损减,不可则以古始。於是封建侯王,皆使寄地空名,而无其实。王国使有老兵百馀人,以卫其国。虽有王侯之号,而乃侪为匹夫。县隔千里之外,无朝聘之仪,邻国无会同之制。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,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。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。既违宗国藩屏之义,又亏亲戚骨肉之恩。
但是吧,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曹魏这项宗王政策其实是继承东汉的传统,在光武帝刘秀中兴之后,刘氏宗王就明确不得干预政事,交通诸侯了,只能在王宫内自娱自乐了。
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自光武以来,诸王有制,惟得自娱于宫内,不得临民,干与政事,其与交通,皆有重禁,遂以全安,各保福祚。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。
光武帝刘秀
当然,到了东汉末年,宗室力量再起,汉灵帝在刘焉的建议下,让宗室出任州牧,于是刘焉出任益州,刘表出任荆州,刘虞出任幽州,刘岱出任兖州,然而这些也只是宗室而不是宗王,此外,面对汉末大乱局面,除了刘虞心系皇室外,其余诸刘宗室对皇室蒙难可是冷眼旁观,刘焉和刘表甚至相继僭越,使用帝王舆车、郊祀天地。那么不站在上帝视角,从曹丕角度来说,是学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呢还是学昏君汉灵帝呢?答案不言而喻。
汉灵帝
至于都是同样的制度,为何后世都抨击曹魏而少抨击东汉,无非国祚一长一短,且东汉的国祚一般和西汉一起算的,典型的倒果为因。
曹丕时期宗室仍旧出任军事大权
此外,别只把宗王当宗室,诸曹诸夏侯哪个不是宗室呢?曹丕时代他们的待遇如何呢?
夏侯惇:大将军,全国最高军事指挥官,夏侯惇死后曹丕还为他素服发丧。夏侯惇的次子夏侯楙出任安西将军,坐镇关中。
夏侯惇
曹仁:大司马,位在三公之上,第一品。曹仁的长子曹泰子承父业,虽然在濡须口之战被朱桓所败,但仍官至镇东将军,成为地方都督。后世更是推测可能都督青州徐州军事,疑似是青徐都督区的长官,混的也算是顶级了,不过是没有传记,所以说大众没有什么印象罢了。
曹仁
曹真:在曹丕登基之后出任镇西将军,都督雍凉,平定河西,复通西域之后调回中央出任上军大将军、中军大将军,都督中外诸军事,曹丕临终前令其担任辅政大臣。
曹真
曹休:在曹丕登基之后出任领军将军,数次击败吴军之后,拜为扬州牧,坐镇东南,曹丕临终前令其担任辅政大臣。
曹休
夏侯尚:在曹丕登基之后出任征南将军,领荆州刺史,都督南方诸军事。
夏侯儒:曹丕继位初期参与平定河西之乱,在曹丕在位期间担任什么官职缺乏记载。
夏侯霸:在曹丕登记后出任偏将军。
唯一一个被打压的宗室老臣也就曹洪了,但那也是曹丕行将就木前的事情,曹洪在黄初年间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混得风生水起,先后出任卫将军和骠骑将军,位同三公。
曹洪
可以说,曹丕时期军权仍旧牢牢掌握在宗室手中,何谈打压呢?曹丕出色完成曹家军权从一代到二代的过渡,直到曹叡在位后期,曹操、曹丕时期培养起来的曹家经历军事的将领优秀人才凋零得差不多了,曹叡又没能及时培养曹家三代的军事精英,于是曹丕就背起了这顶大锅,这是相当不公平的事情。
综上,曹丕打压的是自己同辈兄弟,且是延续东汉政策,曹丕时期宗室势力仍旧十分活跃。
顶益所配资-国家允许配资的公司-股票配资资金-2024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